QY球友会体育新闻中心
【湖南日报】中联重科:22年发展凝聚“四大样本”球友会app,
在刚刚闭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政商精英热议的焦点,这背后是中国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是各行各业优秀企业的不断涌现。中联重科,这家位于中国中部的全球**六大工程机械企业,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2年前的中联重科,不过是一家借款50万元,每天收入还不足1万元的院办企业,22年后,中联重科已成长为拥有900多亿元总资产的跨国企业。中联重科22年的发展史,其实也是破解体制、技术双重壁垒,跨越国际化门槛,**终通过转型升级凝聚四大发展样本、化茧成蝶的过程。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名为“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正在举行,中联重科作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受到国资委的大力推介。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分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中的五点体会: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前提,民主是保障,开放是关键,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终目的。
孙昌军的发言引发专家热烈讨论。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就在会上指出,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对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不仅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从科研院所起步、到科研院所改制、再到股份制改造与上市,在体制创新方面,中联重科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1992年9月28日,在位于长沙桐梓坡路的建设部下属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的一块水泥坪上,时任长沙建设机械设计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响应国家科研院所改制的号召,靠借来的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并亲手书写创业对联:“更观念球友会app,、改机制、创改革伟业闯闯闯,抓工贸、促科研、树建机雄风发发发”。
“当时中央提出‘企业是我国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坚定了我走产业化路子的决心。”回想起创办企业时的初衷,已是中联重科董事长的詹纯新如是说。
1999年,中联重科改制为长沙建机院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次年10月,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形成了相对均衡的股权架构;2006年,中联重科完成改制,对外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对内实行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随后,通过定向增发、香港联交所上市等一系列市场化运作,中联重科成为了一个由国有、员工持股、战略投资者与海外投资者等多种性质股东组成的A+H股上市公司,成功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创新的不断驱动使中联重科实现了一家国有科研院所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变,也为科研院所产业化乃至国企改革树立了典范。
在任玉岭看来,中联重科的成功经验,使得过去国企改革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学习中联重科,认真总结中联重科经验,进一步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推广,对搞好混合经济,促进国有经济能够永远保持活力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7月26日,一条消息让中联重科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大的平头塔机在中联重科研制诞生!这是中联重科的荣耀,是中国企业界的荣耀。而这些荣耀的背后,科技创新居功至伟。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总理的讲话事实上也是对中联重科“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之路的一种间接肯定。
据了解,中联重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和大手笔投入,也让中联重科不断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以中联重科“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先后突破了超长重载臂架设计及控制技术、重载超大容绳量卷扬系统设计及控制技术、超大型塔机安全作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不仅打破了以往超大型塔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而且以这三大关键技术为核心研发的13款超大型塔机系列产品,相继创造了4项世界**一。随着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动式起重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工程机械领域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在中联重科的落地,标志着覆盖先进及关键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制与验证、产业链与服务能力构建等三大创新模块的中国工程机械三级创新平台正式组建完成。截至2013年底,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已达5000余件。
詹纯新曾这样总结“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回望这条道路,其所承载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把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做大了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把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院带入了市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得以继续发挥。”
事实正如詹纯新所说,在中联重科的带动下,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一个鲜活的案例是,今年5月,在全世界同行面前,中联重科代表中国首次提出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相关两项国际标准提案,一举打破了欧美日企业长期主导工程机械国际标准的格局,成为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行业新的领航者。
中央强调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然而,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不能只靠几个品牌支撑,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当数以千计的中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像中联重科一样,坚持科技创新,不断爬坡全球价值链高端,“中国制造”的形象才能彻底改变。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咨询业巨头波士顿咨询公司还发布了一份2014年“全球挑战者”百强榜单,中联重科位列**28名,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波士顿咨询公司是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和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这份榜单主要关注新兴市场中有望成功挑战目前行业领导者的优秀企业。同时,该企业必须是真正渴望建立全球化业务的企业。
这与中联重科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詹纯新表示,现阶段中联重科正在经历**三次创业,即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
在詹纯新看来,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从2008年完美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到2013年成功并购世界干混砂浆设备领域的**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再到今年并购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中联重科不断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步伐。以收购M-TEC为例,市场普遍认为,通过并购整合,中联重科在干混砂浆设备核心技术上将实现质的飞跃,而M-TEC公司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的销售渠道也将助推中联重科迅速拓展市场。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还在巴西、印度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
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走向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中国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说,以中资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六次并购浪潮正在汹涌袭来。这也意味着,“全球资源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新时代里,能否抓住机遇,将决定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国门或即将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幸的是,中联重科为我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2014年,对于面临低谷挑战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重大命题。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同的企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而随着各个企业半年报的陆续公布,中联重科用财务数据证明了其“五大板块”转型之路的正确性。
中联重科半年报显示,公司环境机械营业收入同比上涨幅度较大,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6.51%,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板块下降的影响。更令人振奋的是,仅中秋节后两天,中联重科环境产业中标合同额已过亿元。
环境产业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仅是中联重科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小步。在今年6月召开的201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詹纯新透露,中联重科坚定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这五大板块的业务拓展。
在环境产业的布局上,随着麓谷**二工业园的投入使用,中联重科已拉响了环境产业二次腾飞的号角;在农业机械的布局上,随着对奇瑞重工的并购完成,中联重科也把目光瞄向了全球农业机械的龙头宝座。詹纯新对此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中联重科农业机械板块一定能够进入世界前五、力争进入前三!”另据了解,中联重科的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板块也正在有序推进。
五大板块的战略布局也让詹纯新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并购奇瑞重工的媒体见面会上,他公开表示,“把五大板块做好球友会app,,未来可以再造两个、三个,甚至五个中联重科。”
自本轮经济波动以来,“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但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中联重科五大板块的发展战略无疑是优秀企业在行业困境中的一种前瞻性布局。